读《习近平在正定》心得体会

时间:2023-05-06 15:10    来源:淮北市纪检监察网   作者:市纪委四室 孟宛婷  
【字体: 】      打印

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,习近平同志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,在正定工作了三年多,他与正定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,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。习近平同志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,在正定的大地上书写了一部激情洋溢的青春感人诗篇。《习近平在正定》一书,是对当时与总书记在正定有过交流的部分同志的采访实录,阅读采访实录的过程,就是一次走近领袖、感受领袖风范的过程。

钦佩、感动、鼓舞——这是我阅读总书记的“正定往事”的最直接感受。十八大以来,党中央的治国理念、执政风格,许多都能从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的实践中看到影子,找到源头;习近平同志在深化改革、改善民生、改进作风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,都能从他在正定工作的实践中找到实践基础和历史逻辑。这些重要思想是一以贯之的,来自实践,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。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,从他的成长足迹中汲取政治营养,坚定不移看齐核心,矢志不渝追随典范。

一是从书中感悟崇高思想境界。书中谈到,习近平同志认为,“国家百废待兴,仍然需要变革,需要有担当的人负起责任来”,需要有人站出来“为基层的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”,“过舒适的生活,是平庸的追求”。来到正定,他忘我地工作,为了尽快了解掌握全县情况,他骑着有时甚至要扛着自行车,跑遍了全县25个公社、220个大队。为了振兴正定,他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改革眼光,大胆变革农业种植结构,让正定这个冀中平原农业县焕发出勃勃生机。他谋划推动“半城郊型”经济,突破常规拟定的正定“人才九条”,为正定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,他把自己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,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幸福而无悔付出。

二是从书中感悟深厚人民情怀。在正定,习近平同志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,在当时以粮为纲的年代,他不计个人利害,“实事求是地向上反映‘高征购’问题”,一年就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,为正定人民办了一件大事。他率先推行“大包干”试点,打破“干不干,八分半”的大锅饭,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,让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。还有“改善小学办学条件”“村子里建收奶站”“领着干部上街搞调查、听意见”等,都是用实际行动关切着群众的酸甜苦辣,事事处处表明他的心里始终装着人民。

三是从书中感悟清廉严实作风。“表态不如表率,身教胜于言教”,从“正定六项规定”到“中央八项规定”,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在正定,他从不搞特殊化,穿旧军装、大头鞋,盖旧军被,铺打补丁的褥子,一日三餐在食堂排队打饭,因为工作忙,有时来不及到食堂吃饭,“凉饭、剩饭”就成了家常便饭,可以说,吃的穿的和老百姓一模一样。他白天下乡调查研究,晚上处理完机关事务,还要继续学习到深夜,他奉行的是“决定了的事情,要抓住不放,一抓到底,抓出成效”的钉钉子精神。这种苦以励志、俭以养德的作风,让我十分震撼。      

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身体力行,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标杆和典范,让我备加感动、备受激励。作为纪检监察岗位上的一名年轻人,我将始终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以党的政治理论、思想理论为引领,不断提高斗争本领,增强斗争精神,心存敬畏、心有戒惧,坚定不移履行纪检监察干部的职责,以实际行动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。